2017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模拟试卷(地市):乡贤返乡与农村治理

发布时间:2016-11-04 14:02:24     来源: 山西中公教育

免责声明:本站所提供真题均来源于网友提供或网络搜集,由本站编辑整理,仅供个人研究、交流学习使用,不涉及商业盈利目的。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更改或删除。

2017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模拟试卷(地市):乡贤返乡与农村治理

注 意 事 项:

1.本题本由给定资料与作答要求两部分构成。考试时限为180分钟。其中,阅读给定资料参考时限为50分钟,作答参考时限为130分钟。满分100分。

2.请在题本、答题卡指定位置上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填写自己的姓名和准考证号,并用2B铅笔在准考证号对应的数字上填涂。

3.请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在答题卡上指定的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的作答无效。

4.待监考人员宣布考试开始后,你才可以开始答题。

5.所有题目一律使用现代汉语作答,未按要求作答的,不得分。

6.监考人员宣布考试结束时,考生应立即停止作答,将题本、答题卡和草稿纸都翻过来留在桌上,待监考人员确认数量无误、允许离开后,方可离开。

严禁折叠答题卡!

给定资料:

1.1985年出生的苏果,来自山东烟台蓬莱的一个小村子,父亲曾是远近闻名的“种粮好手”。在苏果的记忆里,20世纪80年代,父亲的勤劳务实曾让这个家迅速成长为村中的“万元户”。第一个拥有电视机的家庭,第一个盖起二层楼的家庭,第一个安装电话的家庭,苏果的家曾经让人羡慕不已,而村里人更是把苏果的父亲视为致富的领头人。然而,随着经济政策的调整,土地流转渐成趋势,越来越多的企业直接进驻农村,大规模的经营发展降低了生产成本。依靠勤恳致富的父亲虽然指导村里人搭建大棚、种植经济作物,但一家一户的传统农耕方式注定无法与企业大型生产媲美。昔日的“种粮好手”只能流转土地,带领村民进城打工。幼时的苏果曾经想过长大了要去学习农学,像父亲一样带着村里人一起致富,但父亲的现实经历却让她改变了梦想。

多年的奋斗最终开花结果,苏果本科和硕士都就读于北京大学,一路过关斩将的经历,让苏果成为村中所有青年的榜样。其实,大学时,苏果曾经到一位北京同学家里做客,宽敞明亮的房屋,一应俱全的家电设备,别具一格的装修风格,回想起村中老旧的房屋、落伍的电器,眼前的一切都让苏果羡慕不已。抱着对北京多彩生活的向往,2011年研究生毕业后,苏果几经辗转找到了北京一家媒体单位。虽然收入相对丰厚,但无法解决北京户口是这份工作最大的不足。现年30岁的苏果刚刚登记结婚,她和老公都没有北京户口。这让她对未来少了几分安全感,她现在已经在担心将来孩子的户口问题。孩子出生后户口同样只能落回老家,就读和异地高考问题接踵而来。“山东人多,竞争激烈,而且无论教育水平还是师资力量相比北京都远远不如,我不想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然而面对北京不断上涨的房价、物价,苏果如果想在北京买房生活还需要奋斗多年。面对无奈的现实,苏果一度想要离开,回到自己的家乡烟台或是婆家无锡生活。但当她计划前往二三线城市的时候,一位要好的同事劝她说:“你读了这么多书,从山东闯到北京,难道是为了回乡安度晚年吗?”

一直在犹豫是离开还是坚守的苏果,在妹妹报高考志愿的时候,还是百般游说其填报了北京高校。苏果此时似乎将自己在北京的难处置身事外:“小地方资源少,机会少,发展肯定不如北京。”2014年的新年,她带着妹妹逛北京城,无论是时髦的建筑还是琳琅的商品,都让妹妹兴奋不已,苏果不由得回想起自己初到京城的欣喜,下定决心,一定要让妹妹离开农村。

2.从农村进入城市的人可能都有过这样的经历:很小的时候,家里人就嘱咐好好学习,将来考上大学到城里工作;考不上学的,通过参军等途径离开农村;更多的人通过打工的形式离开农村。

有一定知识水平、年富力强的人从农村进入城市,留下的人中,文盲半文盲的比较多,这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现实。“当前中国农村的落后,根本上还是人的落后。”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白雪秋撰文指出,“‘教育’的缺失,导致农民思想观念相对陈旧,整体素质普遍偏低。”数据显示,2004年,农村文盲率为10.7%,农民平均受教育年限不足7.7年,初中及以上文化程度的占39.1%,远低于城市人口65.4%的水平。

有一种说法,“三农”问题的关键是农民问题,农民问题的关键是素质问题。中国内地农民的素质普遍相对偏低已经成为最终解决“三农”问题的瓶颈。如果说发展现代农业是破解“三农”问题的选择,那么农村需要什么样的人才?

长期以来,在很多人心目中,人才,起码是具有中专以上学历或专业技术职称的人员。如果用这个杠杠套下来,农村的很多技术能手都够不上“人才”的标准。但事实是,学历高却没经验的人才到农村未必好用,在农村,在基层,大量需要的是具有一定实用技能的人才。然而农村学生在学校学的知识,严重脱离农村生活实际,乡村文化视野中的特质被单向性的教育过滤了。很多农村学生竟然分不清麦苗和韭菜。由此不难理解,如果一个高中生比一个小学生仅仅多拿了一纸与他们实际生活没有多大关系的文凭,如果不进城打工,又能怎么办呢?然而,现实中不仅学有所成的高中生逃离农村,部分失学青年也离开了农村。据某村青年介绍,虽然都是体力活,但同等岗位在农村企业与城市的收入相差较大,而且福利待遇不够完善,“去一家正规企业打工”的念头促使他辞职进城。

责任编辑(草记英雄)

免责声明:本站所提供真题均来源于网友提供或网络搜集,由本站编辑整理,仅供个人研究、交流学习使用,不涉及商业盈利目的。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更改或删除。
相关文章推荐
重点推荐
视频专区
近期活动